IMG_1814 以前的醜小鴨,現在的灰姑娘,未來呢??

看似近,卻是遠,一波三折~

  

 

 

 

 

 

古時候的蘆洲,原本是鄰近淡水河畔的一片低平沙洲。水澤遍佈,河岸兩旁蘆葦叢生,每當蘆花盛開時,花絮紛飛,白茫茫的景觀,煞是好看。夜晚月上樹梢,蘆花泛著淡黃月色,微風吹拂,猶如浪花飛舞,頗有思古之幽情,因此常令騷人墨客徘徊流連,當時亦有「蘆荻泛月」之美稱,列為淡北八景之一。

IMG_1745 

蘆洲自民國70年施設二重疏洪道完工通車,並推動都市計畫,完成排水系統改善工程,終於揮別水患夢魘,「水鄉澤國」臭名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如雨後春筍到處林立。民國99年,臺北縣改制升格為直轄市,加上捷運蘆洲支線也趕在同年完工通車,蘆洲區已非同往昔。

IMG_1755   

妖姬嘴碎:不是妖姬愛唱衰~你從大自然手裡搶過來的,總有一天,大自然也會毫不猶豫的要回去!!那些海埔新生地、沼澤及水路上的建設,會有回歸自然的時候。

IMG_1781 

蘆洲李宅古蹟(直轄市定古蹟)

蘆洲市中正路24319

IMG_1737

蘆洲李家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先祖隨著清代前期的移民潮於乾隆晚期到臺灣來墾拓,並在蘆洲一帶落腳。最初李氏舊居於中路18番地的簡易土角茅草頂房舍,現址是七番地。

IMG_1729 

蘆洲田仔尾李宅又稱李祖厝,由鄉里稱謂李老師田仔尾老師的三世祖士實公所創建。李老師(官篆 樹華)曾任清朝安平與鳳山二縣的「儒學正堂」,大門上方鑲有「外翰」二字,繪有門神,並非李友邦家族所有。屬四房子孫之李氏五祖李友邦將軍是早期台籍將領之一為抗日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組織台灣義勇隊對日抗戰。

IMG_1756

臺灣光復,台灣義勇隊帶回象徵光復的中華民國國旗。李將軍不幸於白色恐怖期間遭誣陷身亡,其妻嚴秀峰堅持討回歷史公道,伸張人權正義,鍥而不捨使沈冤得雪。目前「蘆洲李宅」並以「李友邦紀念館」名義對外開放,展出抗日史料及李將軍手稿。

IMG_1732 

IMG_1734

現存之建物為清光緒廿九年(1903)興建,新居大厝也代表著李氏家族在地方上逐漸建立新的社會地位象徵。當時李家為了取得完整合用的建地,於明治38年(1905)、大正3 年(1914)與林氏兄弟換地,為確定祠堂穴地而求教於擺接堡高人吳尚,並不遠千里禮聘江西名匠師廖鳳山親臨堪輿設計、監造完成,凡此皆反應當時祖厝興建過程中,行事謹慎與用心。

註:擺接堡,是台灣北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新北市的板橋區、中和區、永和區之全部,土城區之大部分,新莊區之南端及台北市萬華區之南部。

IMG_1736 

李宅規模為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全宅平面為方整的矩形,共七廳五十六房,縱向主軸有五,即正身明間、正身、內護龍間的中庭,內、外護龍間的中庭。

IMG_1740

IMG_1752 

橫向主軸有三,即門廳後廊,正、後廳的前廊及門所對應的護龍通道。

IMG_1762 

四周外牆為石砌牆,內部為隔間牆,中庭尺度甚小且廊道將各空間緊密相連,在護龍與正身間有三處廊道相通,內、外護龍各自形成獨立合院,正身除明間、廊及廂房外皆作「半樓仔」,用以儲藏物品,洪水來時可作避難所。

IMG_1771

IMG_1826   

李宅之整體造型樸素簡約,全宅未用木柱,是磚造石構之大型院落;少華飾,疊層之馬背脊屋頂,昂揚天際,是此建築之特色。蘆洲李宅可視為是三座四合院的建築合群。

IMG_1787

 

IMG_1761

座落於「七星下地-浮水蓮花」的風水寶地,復因矗立於田尾,鄉人皆稱「田仔尾」(後雅稱之田野美)。

IMG_1779 

IMG_1776

厝前擴建蓮花池,昔逢天氣晴朗,池中映現觀音山頂倒影,清晰美觀,是謂「李厝一景」。

IMG_1743   

妖姬嘴碎:過去的是是非非,妖姬沒參與也不是當事人,實在不好說什麼!但是,我相信,不會有人願意一輩子生活在悲情與哀怨中,所以,走出來吧!過去都過去了~外頭陽光正燦爛勒!

IMG_1765 

和尚州天主教堂(聖若瑟天主堂)(北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

蘆洲區中正路70號

由天主教教徒何安慈神父,從南部北上傳教所設,創建於西元一八八七年,為北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一八九八年時,臨時聖堂被大水沖毀,並於一九OO年修復成為正式的天主教堂。

 0410-2  

(此照片下載自網路,為教堂較早期的建築體)

教堂的建築結構,仿歌德式建築,留有文藝復興時代的特色,高聳參天的十字架,為明顯的宗教圖騰,內部為中、西融合之陳設,顯示出早期的蘆洲地區在宗教的多元 性和人文風貌,也突顯出蘆洲地區在北台灣早期的開發上具有重要地位,後來台北大稻埕台北本堂的建設,也是從蘆洲擴展傳教而來。

IMG_1877

早年蘆洲容易犯水患,建築物常因此受損,現今的天主教堂建築體已是翻新多次,早看不出任何歷史痕跡了。這次參訪很幸運遇到了鍾修女,當我們說明來意後,她很大方的帶我們參觀了教堂內部,並簡單講解關於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辨方式,以及天主教教義等。

IMG_1881 

IMG_1882

玫瑰念珠

由於玫瑰經是連串的禱文,因此信徒念誦時常用念珠來記下念誦次數,此念珠被稱為「玫瑰念珠」。玫瑰念珠通常有五十粒小珠子,十粒一組為一端,加上比較大的珠子表示每端的開始。最開始平常的念珠是用橄欖子做的,以前還有高價買賣用革責瑪尼山園的橄欖子做的念珠。有時候念珠裡會加上聖物。

IMG_1886

玫瑰經》,於十五世紀由聖座正式頒布,是天主教徒用於敬禮聖母瑪利亞的禱文。「玫瑰經」一詞來源於拉丁語「Rosarium」,意為「玫瑰花冠」或「一束玫瑰」。「Rosa」即玫瑰之意。此名是比喻連串的禱文如玫瑰馨香,敬獻於天主與聖母身前。

IMG_1885

聖若瑟天主堂在座位邊掛上念珠,是提供沒有隨身攜帶念珠的教友們方便使用。

IMG_1889 

IMG_1890

妖姬嘴碎:每次到這樣的宗教場所,都能遇到熱心的老師,教導我們許多對於宗教的正確觀念,真的獲益良多~尤其我們都不是教徒,但是這些老師們從來不因此而拒絕我們,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不同的宗教文化及歷史背景,真的感恩阿!

IMG_1879 

簡略分辨表

  

天主教
Catholic 

基督教 
Christian

神職人員 

神父及修女,終身不婚以此做為獻禮

牧師(男女皆可),認為婚姻是神所稱許且神聖的大事,因此不認為需守身為神。同時,神職人員良好的婚姻也可為教區會眾做為表率 

聖母瑪莉亞 

認為聖母具備了許多美德,可在神面前為我們說話,因此每個教堂裡絕對都有聖母像,同時也有聖母經因此很多教徒都會直接對聖母禱告。同理,天主教也認為過去的聖徒們可以為我們向神說話,因此他們也會對聖徒禱告求神聆聽。

人可直接與神接觸、溝通,不需任何媒介,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工,已使所有信他的人得以稱義、得以親自和神禱告,如同聖經說的,神並沒有賜下 任何其他的名號讓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因此基督教不需敬拜任何聖徒,而只要單單信靠神即可。聖母懷胎並不代表聖母具有神性,馬利亞仍是凡人,人可尊敬聖徒, 但不是崇拜也不是把聖徒當神。而聖母升天云云在聖經裡更是一點依據都沒有。

儀式

我只記得除了復活節和聖誕節外,還有四旬期但節日應該是不少請參考 
受禮時的儀式也不太一樣,印象中神父祝福了再把聖水點在受洗者的頭上就完成受洗

依據聖經教導,簡化剩「浸禮」(受洗時的浸水禮,牧師問你是否願意決志信主,並由神來在你的生命中掌權,願意的話就會將你整個人推到水裡受浸,起 來時就是新的人生)及「主餐」(聖餐,每月第一週禮拜時吃餅喝葡萄酒),否認天主教內許多繁複的儀式,在許多的節日中,除了保留復活節及聖诞節外,其餘的 都納入主日禮拜內一併紀念

每週聚會 

彌撒(misse),主要內容同上面的聯結,節錄三段聖經裡的經文,然後神父講道,接下來念經、行聖餐禮,可能再念經唱詩歌,然後就結束了

崇拜(worship),有大量的詩歌及禱告時間來讚美神,隨後有牧師講道、奉獻等。聖餐是每月一次。

其他生活 

也有查經班、青年活動,但整體而言對神父和傳統教義的依賴較大

有團契(fellowship)及查經班(bible study),對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和神的關係,因此研讀神的話語(聖經)及定期的聚會(團契),以及和神的溝通(禱告)是主要的途徑。因此在天主教看重的莊嚴儀式,並不是基督徒的信仰重點。 

*以上表格出處:巴小波雜記

和尚洲禮拜堂(基督教長老教會)

蘆洲區中正路57

位於中正路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馬偕博士在西元1874年所創。當時,為了免除本地居民的敵意,和尚洲、八里、錫口等最古老教堂建築的屋頂,均不敢標立十字架,而改以中國式的小型寶塔,以入境隨俗,迎合群眾的心理,進而親近群眾。自創建以來,教堂共經歷了多次重建整修。

IMG_1891  

西元1877年,信徒在陳士美所獻之地興建禮拜堂,36日竣工獻堂。當時參加聚會人數有三百名,並長老3名、執事3名,六十人守聖餐,可惜於中法戰爭期間,洲裡信徒因被誣指通敵,禮拜堂全被暴徒拆?,寸草不留。 西元188610月,於現址重建屋頂有角塔之新教堂。19407月,大稻埕教會在蘆洲莊(今三重埔)分設教會並將和尚洲合併。自此,和尚洲便停止聚會。

台灣光復後,謝約拿長老於1947年帶領一批艋舺教會信徒到此地復興長久荒廢的蘆洲教會,歷時六年,當地信徒受到鼓勵,信仰逐漸恢復。 西元1977年,因感角塔禮拜堂破舊不堪,不敷使用,決議重建教堂。

大門深鎖之進不去偷拍~

IMG_1892 

伴手禮:

新進同學亞玲,堅持要略表前地主之誼(之前住蘆洲),所以帶大家到此地有名的老餅舖~

龍鳳堂 (古早味訂婚喜餅、紅龜粿)

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49

IMG_1894

不管身在台灣何處,每個地方都會有間歷史悠久、口味獨特的傳統餅舖,龍鳳堂就是這樣的店,另外因鄧麗君童年是住在此地的,所以該店也有一些相關產品(小鄧餅、麗君餅等),使得店名遠播。

IMG_1901 

雖然妖姬不愛此味,不過畢竟是老店,手藝是沒話說滴~

IMG_1900

IMG_2047 

店內珍藏了關於鄧麗君的書籍供遊客瀏覽。

IMG_1897 

午餐時間:

添丁切仔麵

新北市蘆洲區得勝街22

IMG_1903

不知從何時起,切仔麵和黑白切成了蘆洲特產??查了資料後,還真是蘆洲特產阿!了不起!既然來了~說什麼都得吃一碗才行!這次選了此地較具知名度的店家其中之一,添丁切仔麵~

IMG_1904  

黑白切一堆….怎能少勒!

IMG_1910

IMG_1915 

湯麵

IMG_1912 

乾麵

IMG_1913 

特製辣椒油,還不錯!比我做的差一些些而已啦~哈哈……

IMG_1916 

妖姬嘴碎:台灣小販有個壞毛病,生意好工作忙態度就差了!(這當然只是一部份人啦!)我們常常會看的有些店家會掛上一個牌子,上頭寫著:工作忙碌,忘記微笑,請見諒!對於妖姬這種重視服務品質的人來說,只要看到這種告示牌,就表示這家服務態度一定很差!東西再好吃….老娘都不會來找氣受~妖姬從來不認為有什麼東西是非吃不可!或是有什麼地方是非去不可!一切隨緣….

IMG_1907 

妖姬與朋友吃完麵後,朋友想向店家要點白開水喝,因飲水機放置在廚房工作區後方,說真的,工作區人多又是湯湯水水的,確實不太適合讓客人進出,不過,既然客人開口,一杯水只需30秒的時間,實在不需要給臉色及惡言…..就算要拒絕也請客氣一些,所以,這家麵店已列入我們的拒絕往來戶名單囉~蘆洲知名切仔麵店其實有很多家,所以大家還有很多更好的選擇啦!

IMG_1908

妖姬之每日一字(奏樂):

摵仔麵(閩南語發音chhe̍k)即是俗稱之黃湯麵、黃乾麵或是拌麵總稱,臺灣當地另一稱「擔仔麵」。由於讀音相近,常被誤作「切仔麵」,北台灣後已習稱「切仔麵」。摵仔麵為台灣小吃麵類最基本原形,變化無窮,任君挑選食用;臺南擔仔麵即是出自於摵仔麵之聞名海鮮麵。在臺灣歷史上,摵仔麵和台南擔仔麵相當,並列台灣兩大名麵

摵仔是閩南語,語意有二:一當動詞,是手提上下抖動擺動(沏)的意思,二是名詞,也是舊時煮麵工具笊籬(俗稱麵摵仔),因而得名。

中文發音ㄕㄜˋ)意思是風吹葉落之聲。

紫禁城文物館(門票200.-,只是經過未入內參觀)

新北市蘆洲區得勝街30號之1

IMG_1917

紫禁城文物館 由王兩傳先生創立。王兩傳乃泉州府第四代佛像神雕傳人,由於家學淵源,對古董文物別珍愛,數十年來,累積上萬件,諸如官服、玉器、木雕、古玩、圖畫等,近幾年為回饋家鄉,特將個人收藏整修為「紫禁城文物館」,園內花木扶疏,造景特殊,為本區重要文化資產之一。

蘆洲石路紀念碑

得勝街靠近三民路一帶,清朝是運送魚貨、米糧到市場販售的鋪石路段,近期經濟部商業司以廟口形象商圈經費,補助得勝街重鋪安山岩板鋪面,可惜預算不足,僅先鋪單側路肩,局部重現「石路古道」風華。

IMG_1920 

蘆洲紫禁城博物館長王兩傳指出,得勝街與成功路交界的湧蓮寺周邊,自古就是重要市集,外地米糧、魚貨、蔬果若走水路運送,常在水湳村舊碼頭上岸,得勝街是挑擔運貨到市集的必經之路。

IMG_1918 

街口的三民路段以前則是條水圳,有一座石橋跨越,挑夫負重走在得勝街泥土路上,遇雨即泥濘不堪非常不便,於是後來鋪設觀音山青斗石,稱為「石路」,是附近唯一的一條鋪石商用要道,後來演變成普通柏油路。

米市街舊厝

IMG_1924

位於中山二路146,楊姓族人所有,約建於六十年前,為日治時期仿文藝復興時期之二層樓洋房,拱門、巴洛克柱及雕飾,十分精美,庭園造景花木扶疏,景緻怡人。

IMG_1921  

往日風華不再….只剩舊厝窄巷囉~

IMG_1923 

IMG_1925

蘆洲八角樓(歷史建築)

蘆洲市中山二路19512

八角樓主人李為先生,在臺北市延平北路經營舊天興銀樓,日治昭和十一年(1936)在今址興建這座凹字八角形的 兩層中日合壁式的磚造洋樓做別墅。是蘆洲早期興建的洋式建築,相當引人注目。

IMG_1928 

光復後國民政府遷臺,曾有一位空軍將領在此居住,民國42年前後,陳炳坤、陳 炎等人創立東洲化學製藥廠,專製西藥,乃向李氏購買,做為辦公大樓。

IMG_1927 

民國76年屋頂漏雨,白蟻侵蝕,經921大地震後,陳家第三代陳文彬先生相當珍惜這棟建築,恐八角樓倒塌,遂向臺北縣政府申請,民國93317日,經審查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築。

IMG_1931

IMG_1938

建物兩側連接廠房,目前作為倉庫(一樓)及辦公室(二樓)使用,所以我們只能在外面觀察及拍照。

IMG_1936 

本次參訪,有幸獲陳文彬先生允許進廠區拍照並親自介紹環境。

IMG_1943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列連結觀看2009年由導演 施云 所拍攝的靜默沙洲」,更深入瞭解八角樓的現況,影片中有很多房屋內部狀況及損壞情形,供各位參考。

八角樓--紀錄片「靜默沙洲」之6

湧蓮寺

蘆洲區得勝街96

IMG_1948

清同治元年(1862年),南海普陀山隱秀寺的兩位比丘咸林、大機,攜帶觀音佛祖神像,不料途中遇到颱風,船隻飄到臺北渡船頭附近(即今臺北橋一帶)。兩 比丘遇見蘆洲頂竹圍人李佑,李佑在船上見過佛祖即誠心參拜並向佛祖祈求,徜若當天生意順利,回程一定要再度前來參拜。當李佑拿起香來祭拜時,香爐忽然發 爐,經請示指點後,得知觀音佛祖欲進駐蘆洲樓仔厝,即以茅舍搭建寺廟。 因佛祖神威大顯,信徒日益增多,原茅舍不敷使用,遂於清同治11年(1872年),興建廟宇,因地屬蓮花穴而取名為「湧蓮寺」。

IMG_1951IMG_1958  

保和宮

蘆洲區成功路182

IMG_1965

民國前一年,保生大帝分靈到蘆洲建宮,名為「保和宮」,經費由樓仔厝角、水湳角、溪墘角、土地公厝角、三重埔角、八里角及對岸崙仔頂角等七角頭共同負擔。 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由境內七角頭主持豬公比賽,為蘆洲、八里、五股、三重等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位於蘆洲國小旁的保和宮,主祀神醫保生大帝,屬李姓家族之信仰。保生大帝俗名吳本,宋朝人,少年時學習醫術,學成懸壺濟世,深受鄉里百姓的愛戴。鄉民為緬 懷他濟世救人的菩薩心腸,便為他建造廟宇,供世人祭祀,並稱他為『大道公』或『吳真人』。

IMG_1975 

捷運蘆洲站 鄧麗君銅像

鄧麗君銅像造價100萬元,基座周邊約20萬元,由國際獅子會300B1區及成功獅子會出資打造,雕塑家林新號先生花了78個月才完成。

IMG_1978 

出了蘆洲捷運站一號出口,沒有熟路人指點,還真看不到銅像勒~(小失望)

IMG_1980 

不是好不好看的問題…..妖姬眼拙,實在看不出來哪裡像鄧麗君?(抱歉啦!)

IMG_1979    

李得吉西洋樓(部分區域目前尚有人居住)

位於民義街&民族路口,327巷內

 

IMG_1995

 

位於樓仔厝地區的西洋樓,是一座三層樓的磚造樓房,可分前、中、後三段,像是階梯般由前至後逐一加高樓層。

IMG_1987  

在大門上方及洋樓的假牆上,都標有「李得吉」之 商號,磚瓦建材乃取自當時建造台灣總督府時,被淘汰的磚用建材,上還留有「TR」的標示。

IMG_1994

IMG_1990 

以此推斷,西洋樓也有近百年的歷史。昔日的西洋樓,為蘆洲最高之樓,在日治時代,還曾租借房屋給台灣土地銀行使用。

IMG_2014 

最靠馬路的三層樓房,看得出來依然有人居住使用。

IMG_1984

IMG_2012 

二樓露台邊

IMG_1988 

二樓應該也有人住(有鎖鐵門)

IMG_2006

位於整座宅第最前方的主廳,外在看起來還不算太壞~

IMG_2002 

但主廳內部已殘破不堪….讓人不禁要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祖先牌位都沒處理,就這樣任其擺到爛~

IMG_1998 

側廳內部

IMG_2003 

妖姬嘴碎:近兩年,我們參訪了幾個新北市地區的古蹟或歷史建築,發現,新北市政府對於古蹟文物的保存及維護實在讓人失望,當然,我相信這些事情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套句靜默沙洲導演 施云 的話:古厝,究竟是歷史的負擔、子孫的包袱,還是家族的榮耀、民族自信的展現?是城市建設的阻礙、地方發展的毒瘤,還是土地增值的利器、文化觀光產業的擴散點?是 屬於私人財產,還是全民共有的文化財?身為現代人,對於古蹟保存,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思維?教育、法制、執行,三管齊下,恐怕才能真正為古蹟保存困境解套。

IMG_1798  

 

水湳秀才厝(李聲元古厝)

仁愛街145

才厝乃距今約一百二十幾年前,李昌和在今蘆洲水湳地區創建,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初具規模,尚未以「秀才厝」稱之。秀才厝命名的確立實來自李昌和第五個兒子李先源曾在清朝時代中過秀才,當時台北一帶,為一新開拓的地區,文教較為落後,光是秀才的身份就足以稱霸地方而與府分庭抗禮。於是,擁有「秀才」頭銜的李先源,搖身一變而為地方仕紳,舉凡鄉里間的大小事情,都來請教這位文人秀才,自此,「秀才厝」之名便不脛而走。

0410-4 

日據時期,李家更出現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海山郡守李讚生。其時,邵守一職隸屬地方官制,其設立目的是日人為了貫徹同化政策,於是由鄉里間頗負名望者擔任郡守職位以指揮監督,執行法令,掌管轄內行政事務。當時的李讚生就住在秀才厝中,因為是郡守的居所,更增添了秀才厝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光復,先人凋零,秀才厝今日之景已不復往昔,除了曾經輝 煌的歷史事蹟逐漸被淡忘,甚至乏人問津外,原本偌大的建築也已老舊不堪,雖目前還有李氏子孫居住於內,但人數不多,並且都集中在前半部,後半部二層樓的屋 舍則是雜草叢生,荒廢頗久,只見滿眼塵垢蛛網,殘磚破瓦散落一地,彷彿在低訴著今日的滄桑光景。

0410-5 

秀才厝為傳統的三合院,屬於閩南式建築,坐東北朝西南,一共有兩進。宅邸四周有蕀竹圍繞,佔地約有一 甲多。由於地勢關係,所以第一進與第二進間約有一公尺的落差。

它的建地面積非常大,建築材料也都是頂級的產品。由大塊紅磚、燕尾磚砌成的建築,如今仍相當堅固,少有剝落。門簷、樑柱、迴廊上的雕飾,更是精緻,尤其用整排綠色釉彩製作的石欄杆,更顯華麗。

整間洋樓富涵後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情調。拱圈、拱廊的設計,及台灣傳統建築少見的天井,光影角度經常變化,為獨樹一格的大宅第。

0410-6 

  秀才厝位在蘆洲捷運站預定地不遠的地方,雖然地方上有人希望把它列為古 蹟,但是地主和建商卻擔心,如此一來,就會錯失土地開發商機。地主雇了怪手,要把它夷為平地(聽說是拆了二進廳),接下來兩次遭人縱火(2009年),已至於保存最完整、最精華的公媽廳(正廳)全被燒毀。之後,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出面暫列古蹟,與建商協議無功,20101月底,全數夷為平地。

0410-7

*以上關於秀才厝的圖片,都是擷取自網路的新聞照片,若涉及版權問題,請立即通知本人立即刪除,謝謝!

妖姬有感而發:其實,我們並沒有看到秀才厝本尊,這一長串的文字介紹,只是我個人想記錄下來~我已不是第一見到這種狀況,我也不論誰對誰錯~畢竟,台灣就怎麼一丁點大小,人口一年比一年多…..連要命的山坡地都被開發蓋房子,何況處於鬧區或交通要道的古宅呢?

IMG_2018   

這就好比之前的眷村拆遷,以及現在的都更計畫一樣,全都是生存的選擇。

IMG_19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妖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