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739.jpg  為了這天,我們計畫很久!










齋明寺(直轄市定古蹟)

台灣桃園縣大溪鎮齋明街153號

IMG_1513.jpg 

齋明寺又叫齋名堂,最早是屬於齋教龍華派的齋堂,而所謂齋派,又稱在家佛教,為明中葉興起的佛教支派,信眾主要在家持齋奉佛,不需出家。白蓮教亂後,齋教開始大量進入臺灣,以慎德齋為最早。齋明寺隔著大漢溪與大溪街相遙望,舊稱「份仔城」,嘉慶年間林本源家曾招墾於此。

IMG_1520.jpg 

1850(道光30)年,本地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後,見此地山水靜逸適清修,乃結草庵而修,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名曰福份宮。1873(同治12)年,福份宮住持及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易名為齋明堂。

IMG_1511.jpg 

1912(大正元)年擴建正殿與兩側廂房完竣,並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1929(昭和4)年於廟之後方興建翠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1937(昭和12)年,日本殖民政府進行「宗教整理」,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法號普乾)為保存齋明堂之完整,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並更名為齋明寺。 

IMG_1515.jpg  

古蹟建築欣賞

齋明寺院為大溪最古老禪寺,環境清幽與塵囂隔絕,始終維持原有樸實風貌,目前所見的庭園設施,乃是第七代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進駐後才改建的,與舊貌大異其趣。

IMG_1538.jpg 

齋明寺是一座三合院形態佈局的寺廟,以土、木為建材,屋頂、牆身酷似一般民居,火龍珠、燕尾脊、垂脊皆無一般廟宇繁華富麗,正殿無檐廊亦為其特色,整體而言,令人有古樸與家風之感。擂金彩繪以黑色為底,再以金粉塗擦勾勒出圖案,呈現高貴典雅之感,是彩繪技術的極致表現。 

IMG_1519.jpg

山牆護龍橫切面外牆,在土角磚外面貼上紅斗子砌磚,稱為「金包玉」。

IMG_1518.jpg

石燈日式仿唐樣式。 

IMG_1516.jpg 

左右護龍之石柱為大溪砂岩,為1873年所建「齋明堂」的石柱留用至今。 

IMG_1539.jpg 

寺徽佛像坐向之左為日本曹洞宗福井縣永平寺寺徽,右為日本曹洞宗橫濱市總持寺寺徽。 

IMG_1524.jpg

其他:(年久失修,人煙罕至,所以未參訪)

崁津歸帆:昔日大溪八景之一,由此俯視大漢溪,遙想晚霞照映水面,帆船歸來之美景。

萃靈塔:「靈塔斜陽」為昔日大溪八景之一,黃昏夕陽返照,塔影璀璨,遊人流連。

齋明古道:大漢溪畔有石砌古道直通齋明寺,拾階而上,參訪古剎,別有意境。

敬字亭:亦稱「聖蹟亭」,先人重視文字,不隨意丟棄字紙而集中用火焚之。

*以上資料在齋明寺官網及文化資產局資料。

2012台灣建築獎

首獎「大溪齋明寺增建計畫」這項計畫中,以清水混凝土和花崗石為主要建造的禪堂、寮舍及齋堂等新建築,這項增建案自2004年12月設計開始,至2010年8月施工結束,完成地上、地下各1層樓的新建築。如何處理尺度和新舊建築的關係,及如何滿足僧團所需空間外,又能維持老建築的小巧與精緻,是本案的關鍵。以聖嚴法師對於齋明寺增建的要求:「蓋少一點,蓋低一點。」為出發點,孫德鴻透過沒有「化妝」的清水混凝土建物,呈現宗教建築的寧靜氛圍,創造一個新舊建築對話的寧靜空間,呈現「少即是多」的美學與環保趨勢。

IMG_1559.jpg 

所謂「清水」,即是結構完成後就不再做表面處理,所以結構面就是表面。這種工法被歸類為環保建築(綠建築),不過也有部分專業人士質疑其環保的理由。

IMG_1508.jpg 

常見的有清水磚和清水模(又稱清水混凝土),這種工法(清水模)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否則就會留下「疤痕」。清水混凝土一般都被視為技術的表徵,一般的建築業者很難做得到。而現在很多號稱「清水模」其實只是夾板模,用在地下室內牆,天花板等不重要的地方,可省去水泥粉刷的錢。有些工程採用清水模,也是在結構完成後,再二次澆置約5 -8c m厚度水混凝土,以清水模組立。這樣可以減少一些麻煩,失敗要重做也比較好處理。 

IMG_1505.jpg  

有些工程採用清水模,也是在結構完成後,再二次澆置約5 -8c m厚度水混凝土,以清水模組立。這樣可以減少一些麻煩,失敗要重做也比較好處理。

台灣其他清水模建築:

亞洲現代美術館、十三行博物館 、三義木雕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以及許多企業辦公大樓與私人住宅等。   

IMG_1504.jpg 

妖姬嘴碎:寺內有很多古蹟、文件及珍貴藏經,但是禁止拍照~妖姬參訪過許多名寺古刹,幾乎都允許拍照,對於齋明寺內部禁止拍攝的規定很不以為然!還有志工師姐現場盯哨......感覺不太親民!不懂得分享,就不配談佛~

IMG_1536.jpg 

IMG_1540.jpg 

IMG_1541.jpg 

落羽松大道

桃園市大溪區石園路五五八巷(台灣菸酒公司旁巷子) 

IMG_1568.jpg 

IMG_1571.jpg  

傳說的秘境,不過,大概是今年的冬季不夠冷!所以落羽松的葉子沒有很紅~

IMG_1572.jpg

對我來說,景色依然是優美的~

IMG_1577.jpg

因為行程安排及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走得很裡面,聽說往後再走一段,景色也很棒!下次就有理由專程再來一次探險囉!

IMG_1579.jpg

妖姬嘴碎:這條巷子並非觀光區,仍有許多住戶在此,提醒要去參訪的旅客~

1.您的車子請盡量停在大馬路上(石園路上),巷子請留給行人吧!

2.不要留下任何垃圾!!不要大聲喧嘩!不要擅自闖入私人住家範圍及拍照!請尊重當地住戶~畢竟,他們才是主人,我們當客人的要有當客人的禮貌。

3.謝謝大家願意配合~

IMG_1565.jpg

石門水庫(賞青楓)

我應該有二十多年沒來吧?!對於之前來此地遊玩的印象是:零。只記得曾經來過幾次~


IMG_1586.jpg 

這次特別造訪此地,全是為了青楓(槭樹)而來。

IMG_1601.jpg

IMG_1597.jpg

既然來了,當然要四處走走啊!雖然下雨,卻別有一番滋味~我從來不認為出遊一定要在晴天。

IMG_1592.jpg

如此朦朧景象,讓人有種一蓑煙雨任平生之感~(又胡言亂語)

IMG_1609.jpg

登高以望遠啊!(老梗)

IMG_1610.jpg

IMG_1612.jpg

IMG_1618.jpg

腳軟媽??

IMG_1627.jpg

以前不覺得特別,但現在少見了,就稀罕囉~拍一張唄!誰知道何時.....他就會突然不見了!!

IMG_1630.jpg

IMG_1631.jpg

有時下雨是一種幸運,冷清也是一種幸運。

IMG_1639.jpg

IMG_1607.jpg

IMG_1616.jpg

飢腸轆轆之石門活魚餐,我來啦!!

午餐:

南園活魚(請務必事先預約)

地址: 325桃園市龍潭區佳安西路5-5號

電話:03 471 2412

IMG_1641.jpg 

這是一家由第二代接手經營的活魚料理老店,有多老勒??妖姬還在讀幼稚園時,爸爸常帶我來吃喔!雖然只有模糊的印象,依然帶著興奮、期待及必吃的心情而來!

雖然事先打電話確認有營業,但卻忘了請店家留一隻小尾的,畢竟只有三個人啊~結果......三人面對一魚五吃大陣仗!!

IMG_1642.jpg

打卡按讚先免費送上炸銀絲卷一盤~

IMG_1643.jpg

蒜泥魚片

IMG_1644.jpg

豆瓣魚

IMG_1650.jpg

糖醋

IMG_1649.jpg

酥炸

IMG_1647.jpg

砂鍋魚頭,這味我最愛啦!!

IMG_1655.jpg

青菜

IMG_1653.jpg

三人盡全力將不方便打包的菜色先吃完,其餘的幾乎都打包囉!包括魚頭湯~但是,真的很過癮!也一圓我的童年回憶!謝謝親愛的夥伴們!

大溪老茶廠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二段732巷80號

電話:+886-3-382-5089

IMG_1659.jpg

 大溪老茶廠,起源於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在1926年於大溪水流東地區興建新式機械製茶工廠,即當時的角板山工廠,後於1946年改名為現在為人熟知的「大溪茶廠」。

IMG_1667.jpg

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將茶奉為「黑金」的年代裡,大溪茶廠在台灣早期製茶產業中,十足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奈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老蔣總統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才得以讓這片寶貴的歷史遺產留存至今。

IMG_1695.jpg

IMG_1690.jpg

自2010年開始,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保留了老茶廠挑高建築的老滋老味,木造衍架、整排藍灰色窗櫺、被踩到平滑光亮的水泥地板,甚至在石牆及原木樑柱上都還能窺見斑駁的歷史痕跡,一切原汁原味,沒有多加修飾,處處流溢著古樸懷舊況味,就為了完美重現老茶廠百年雋永光陰。

IMG_1658.jpg

靜水池_庭園逸趣,輕遊隨想

IMG_1704.jpg

在清透的池子邊植了幾株馨香,就像梵谷獨鍾向日葵,莫內留戀花園裡的睡蓮,透著天光,想像花朵盛開在幽靜池畔,整片迴廊也隨之水光山色了起來。閒適地閉目小憩,恍惚自己睡在一艘小船,悠悠隨著水波在池心飄盪。

IMG_1728.jpg

普洱茶牆_如飲老酒,耐人尋味

IMG_1672.jpg 

來自雲南秘境的優質大葉種曬青毛茶,滿滿牆面推疊559片,獨特的文化氣質,傳承昆明茶廠經典人工發酵技藝,隨時間磨去了生茶的苦澀,漸而轉化為陳香甘甜,醇綿韻濃的滋味,長飲不疲。

茶廠二樓

IMG_1703.jpg

51支交錯木造衍架(老檜)

IMG_1721.jpg 

緃橫交錯的老檜衍架,共計151支,其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在視覺上有種撼動人心的美。

*皮帶動力通風扇

IMG_1718.jpg 

為使室內萎凋區的空氣有效對流,於二樓南北向牆面各設有四座風扇,能將室外空氣抽進來產生對流。

*天井

IMG_1674.jpg 

早年曾以燃燒重油為動力,不僅讓乾燥機順利運轉,並將產生的熱氣透過天井傳送到二樓萎凋槽,環保節能的利用熱氣進行茶菁萎凋。

*檜木萎凋架

IMG_1719.jpg

早期龐大的外銷量,讓老茶廠留存下來的萎凋架數量眾多,款式分為早期紅檜木製的萎凋架,以及後期使用尼龍塑膠網的萎凋架。而為使茶葉不落地,使用時會將茶菁平舖於萎凋架上,再一層一層往上堆疊。注意看,一旁樑柱上一孔一孔痕跡,就是用來固定萎凋架的榫眼。

*萎凋槽

IMG_1710.jpg

隨著製茶機械化的發展,茶廠於1980年代建置了萎凋槽,將新鮮茶菁置於通氣的萎凋槽內,再引入一樓乾燥機傳送上來的熱風,進行熱風萎凋。萎凋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故在天井兩旁設有木製百葉窗,以利製茶師傅調整開合,控制溫度。

IMG_1700.jpg

*投茶孔

 IMG_1720.jpg

茶菁萎凋完成後,會收集至投茶孔旁,將茶菁經由孔洞內的布袋投至下方揉捻機,進行揉捻作業。

茶廠附設的茶書屋

IMG_1726.jpg

IMG_1743.jpg

普洱茶牆_黑白簡約,流轉禪意

經典黑白,直橫線條,堆砌737片的普洱茶牆,有著低調卻又耐人尋味的現代感。黑色的沉穩內斂,白色的優雅寬容,揉合雋永茶香與清木模質地板,在黑白交錯下,現代與古老的衝突美感,平衡演繹老宅新裝的自然質樸;從茶磚紋理中,領略東方禪意,品味老茶廠自成一格的人文氣息

IMG_1740.jpg

販賣區

IMG_1660.jpg

在現今台灣,環保是昂貴的,若是再加上文創,就更令人下不了手~勤儉的家庭主婦就這樣空手歸囉!

IMG_1670.jpg

這裡有每日奉茶,大家可以再次品嚐、試喝一下~

這裡確實是個舒心的好地方,什麼天氣都適合~喝杯茶、歇歇腳、小憩一下!

IMG_1737.jpg

*以上部分資料攫取自大溪老茶廠官網。

IMG_176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妖姬 的頭像
    妖姬

    妖姬物語

    妖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