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194.JPG 

晨雨、朝陽、稻香風

 

 

 

 

 

 

 

新竹關西,是一個很容易讓人錯過的美麗小鎮。晨雨,讓我們錯估今天的氣溫,在十月的炙熱艷陽下,我們造訪此地。

IMG_4316.JPG

關西鎮最初地名為美里莊,當乾隆五十八年由泉州人陳智仁者(墾號連際盛)在開墾南門崁下及河背(今之南山里)時,將此一帶命名為美里庄。翌年際盛放棄墾權,被併於衛阿貴掌管續墾,衛氏建公館於老街曰「課館」改美里庄為新興庄。衛阿貴歿後,其嗣衛壽宗在道光三十年,開墾告竣又改新興庄為鹹菜甕,又稱啣彩鳳。玆舉重建有七十年悠久歷史之關西太和宮廟內豎立石柱雕刻有先賢留下之對聯曰:「德遍村莊曾記復歌美里;榮膺詔誥且啣彩鳳翥關西」。

IMG_4309.JPG

 

所稱「啣彩鳳」者,乃據故原鎮長羅享彩口傳在滿清治台年代,有位諸羅縣大老,上任初巡視,從竹塹(今之新竹)起程取道樹杞林(今之竹東)朝九芎林越鹿寮坑崗陵息腳,仰觀東北,咸菜硼天然景觀,傾視橫在眼前的車路坑山峰啣接松山(又稱向天公)連上拱子溝,牛欄河丘陵,形成彩鳳景像。更有松山山麓延伸至咸菜硼街頭(今之中正路),恰似一幅啣彩鳳之景觀,因此關西昔時又稱呼啣彩鳳,然而該大老觀此奇異地型,援思地靈人傑,不敢御轎,用步履朝咸菜硼前進,步至燥坑半崎再視左側鳳羽被牛欄河斷臂顯有破壞地理現象,似難出顯達之士,始敢御轎云云。再舉新竹縣志第一部卷之土地志第二一六頁節錄「關西當時附近河川魚產富饒、山野鳥獸繁殖,任憑取之不盡,宛然甕中取鹹菜,隨手可得,故名。後轉書鹹菜甕為咸菜硼、啣彩鳳等名。」

(以上資料節自新竹關西鎮公所官網)

IMG_4197.JPG

 

關西茶廠(縣定歷史建築)

關西台紅茶業文化館

開放時間:每季節會有特定製茶日,不方便開放參觀,建議4月、6月、8月與10月先播電詢問、預約。

連絡電話:03-5872018

票價:50元

導覽:有(請撥打03-5171262預約) 

1920年代,世界紅茶風行與紅茶市場崛起,台灣總督府以新竹州為主要輔導區發展台灣紅茶;關西由於氣候與地形優良,製茶業蓬勃發展,具規模之茶廠就有廿多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關西羅家。羅家於1928年成立第一家茶廠「馬武督茶業組合」,1933年於赤柯山上成立「赤柯山茶業組合」,擁有二百多甲茶園,為當時羅家最具規模之茶廠。關西紅茶素以品質優良、物美價廉聞名全台,1935年台灣博覽會上更被台灣新聞社膺選為「全島名物名產人氣投票」最高優勝之農產品。 

IMG_4200.JPG 

早期關西地區並無紅茶之精製廠及外銷通路,所生產之紅茶必須賣給台北茶行,或依賴洋行或日本商社外銷。有鑑於此,羅家的大家長羅碧玉號召宗親,並結合地方人士共同組成「台灣紅茶株式會社」,整合關西地區所產之茶葉,直接外銷海外市場,除了在關西設有大型精製茶廠外,在台北亦設有貿易事務所和簡易精製包裝廠,日治時代旗下合作茶廠超過十六家,全盛時期每年直接外銷歐美日之茶葉達百萬磅,經營規模之完整,在當時台灣茶業中極具代表性。 

IMG_4199.JPG

60年代,當紅茶外銷市場逐漸式微時,台灣紅茶公司率先引進日本煎茶機器和技術,創造台灣煎茶銷日風潮,在製茶業界共同努力下,1973年創造外銷日本煎茶一萬二千公噸的歷史紀錄。

IMG_4201.JPG

妖姬嘴碎: 

我們到達該廠時,他們正在接待團體客人,所以很忙~(就是那種忙碌中忘記微笑請見諒的概念!),我們沒有參加導覽行程,只是在外邊及展售區稍微看一下~有興趣者可自行上官網查詢!

 

 

樹德診所(縣定歷史建築)

IMG_4202.JPG

診所座落於中山路上,由日本東京醫專畢業的陳雲芳醫師所創立 建築師宋進松設計,在1936 年落成,屬於日洋混合式二層建築,是關西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也是關西鎮早期的地標。

IMG_4210.JPG

 

IMG_4208.JPG

整體牆壁為乳黃色洗石子壁面,做工相當精細,屋頂為灰色日本瓦造,正面有八角窗與圓柱,簡潔俐落的建築風格也反映時代的縮影。

IMG_4212.JPG

 

IMG_4209.JPG

樹德診所歷經日治與國民政府時代,可說是見證台灣的醫療史,當時為關西鎮唯一的住院醫院。

IMG_4207.JPG

門口上方二樓有八角窗

IMG_4203.JPG

很有特色的多利克柱

IMG_4204.JPG

 

太和宮(縣定古蹟)

IMG_4220.JPG

 

太和宮創建於嘉慶年間,自創建以來,曾多次遷廟址,均係當時墾主衛阿貴,即竹塹社課館先祖所施捐,原址在昔日的咸菜甕街,現在的廟址,係光緒年間遷建,真正創建是於清嘉慶年間,稱得上具悠久歷史的廟宇關西太和宮,又稱為三界廟,主祀三官大帝,約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由當時的墾主衛阿貴所創建,原址位於復興庄。清同治年間由黃台三、黃台貴等人發起修建,位置遷移至今關西分駐所一帶,日治初期被佔為竹北二堡辦務署,後遭日人焚毀。明治三十三年(1900)羅碧玉、陳春隆等人發起新建完竣,並擇遷至現址前方,而改稱太和宮。

IMG_4217.JPG

 

IMG_4226.JPG

昭和四年(1929),羅碧玉、黃德洋等人再發起遷建至今址,於昭和六年正式完工。民國五十八年廟宇進行修繕,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因其為關西人民精神生活中心,與關西墾拓史息息相關,是關西鎮的信仰中心。其建築本體之木雕、彩繪、泥塑精美,而其特色具文化藝術價值,於民國90年被列為縣定古蹟。

 IMG_4232.JPG

太和宮整體為二殿二廊二橫規模,左右橫屋上設鐘鼓樓。三川殿明間作假四垂屋頂,特別是本廟的木作部份是新竹縣廟宇難得的佳作。太和宮修建時聘請大木匠師徐清主持,其高徒卓見發、梁錦祥協助,從三川殿步口上方的壽樑補間斗拱、吊筒、藻井、通隨等均具極高的藝術價值,大殿的大木作部份,其通樑之間的計心、偷心造斗拱,層層上挑,更顯廟宇的莊嚴與壯麗。

IMG_4228.JPG

 

 IMG_4225.JPG

該廟之剪黏、泥塑、交趾陶為名匠姚自來作品,裝飾也極具藝術價值;此外,石雕部分也出自蔣梅水之手,均為一時之選。 

IMG_4218.JPG

妖姬嘴碎:

在此地問路是一段有趣的經驗!熱情的叔叔、伯伯、阿姨們,用國語穿插客家話及台語說明與指路......當下讓人錯亂後放空,依然不知道要往哪裡走?但是,你依然會很高興遇到這群歡樂的叔叔、伯伯、阿姨們~

IMG_4235.JPG

老街及市場

為一傳統早市市集,開業日期於日據時期38年,2015年由關西鎮公所投入一千多萬預算修建成目前的樣態。

IMG_4242.JPG

 

IMG_4244.JPG

這排可以用殘破來形容地老街屋,看起來是可能是大正時期的老房子,騎樓採灰泥、紅磚相間的方柱其中還有能通往市場的穿屋巷,由巷口走路就可以到達市場中心了。

IMG_4238.JPG

 

IMG_4241.JPG

進入穿屋巷前注意旁邊方柱嵌著磁磚,這種磁磚叫“馬約利卡”(註*),在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是奢侈的裝飾品,民宅大多僅貼個幾塊當裝飾。

IMG_4239.JPG

(註*)日本馬約利卡瓷磚(日本彩磚)源於英國維多利亞瓷磚。日本彩磚用於建築的裝飾及傢俱的裝飾,生產於1920-1935年代,由於釉料含高鉛,因此停產。也因易損傷,市場剩餘不多。

 

妖姬嘴碎:

走訪鄉鎮,最能反映當地生活的地方就是市場,千萬別掠過這些有著許多驚喜的地方~

IMG_4247.JPG

 

關西第一戲院

是關西第一家娛樂場所,戲院原址為製碗窯。1940年昭和15年(民29年)由台灣總督府保安課管理的全島巡迴映演會登錄於「台灣興行場組合」,名單裡就有關西第一戲院及東泰戲院,所有者是鍾藍氏阿梅,經營者鍾敬恭。當時全台灣登記的只有168家戲院。主要放映日本殖民政策宣導片及無聲電影。戲院原為製碗窯改建,椅子是用麻竹捆在一起而已。活動式銀幕,放映時有辯士當解說。

IMG_4252.JPG

 

IMG_4256.JPG

1961年,民國50年謝家買下第一戲院,第一代是謝伯龍跟謝秀龍經營,再轉交給第二代謝國立夫婦。增設放映師和放映機。隨著電影國片的蓬勃發展,開啟了黃金年代的戲院風光,雖已歇業,但還保留特殊的建築樣式及風貌,不難看出當時榮景盛況。目前主人把它出租供人停放車輛。

IMG_4254.JPG

關西分駐所及所長宿舍等(縣定古蹟)

分駐所前身,在日據時代隸屬于新竹郡役所警察課之分室,於1920年落成啟用,成為關西鎮警察辦公廳舍。一說該地原為「保甲書記事務所」因火災後改建為分駐所。

IMG_4257.JPG

關西分駐所轄屬新埔分局,為一樓RC磚造建築,上覆日本瓦,入口大門處做一三角山牆,並有多層線腳設計,門柱上有西洋幾何圖案之柱飾,同為當時十分流行之「興亞樣式」建築。分駐所目前仍做為原用途,是警員辦公空間,也是留置嫌犯、詢問之地方。

IMG_4258.JPG

所長宿舍及其他警員宿舍則為日式木造建築物,依據不同的家庭狀況,給與不同平面尺度的宿舍空間,得以看出早期警察人員的生活樣貌。 

IMG_4259.JPG

妖姬嘴碎:

之前因為看了網路上介紹所長宿舍的文章,所以特地來探訪,結果,因為建築體實在殘破,目前現場已搭起鐵皮屋頂及圍籬,不對外開放,說是維修,但看起來不太樂觀~因為真的很難修!!

IMG_4260.JPG

熱到爆炸時~一定要這味啦!手作冰凍仙草茶(無糖)

IMG_4261.JPG

 

IMG_4304.JPG

陳興盛故居

新竹縣關西鎮公所附近的老鎮長陳興盛故宅占地約200坪,興建迄今逾一甲子,混合日洋風格,造型典雅,可惜故宅易手後已閒置10多年,地方人士深感惋惜,希望文創企業界儘快接手整理,讓鎮內多一處藝文空間。

IMG_4265.JPG

 

IMG_4268.JPG

路邊民宅前的銅製信箱,好可愛!

IMG_4269.JPG

天主堂

民國43年加拿大籍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4位神父抵達關西,數月後翁德昭、陳興華2位神父暨龍在田修士相繼前來,為傳播福音,與地方居民打成一片,遂在南山里開設客語班,學習當地語言。民國45年4月15日耶穌聖心堂落成,由馮道南神父的胞兄葛農先生,慷慨奉獻所購建。

IMG_4273.JPG

 

IMG_4275.JPG

關西天主堂位於關西鎮北斗里正義路,佔地面積2,350坪,優美的哥德式教堂,高聳的十字架,歷史感十足。

IMG_4286.JPG

 

IMG_4284.JPG

環境真的很清幽,難怪成為許多偶像劇的拍攝景點之ㄧ,像是「牽牛花開的日子」及偶像劇「敗犬女王」、「下一站‧幸福」都是在此拍攝。(以上諸片,本妖都沒看過XD)

IMG_4274.JPG

 

IMG_4276.JPG

 

IMG_4277.JPG

 

IMG_4282.JPG

鄭氏祠堂(縣定古蹟)

鄭氏祠堂(縈陽堂)於民國74年已被列為指定縣定古蹟,位於關西鎮明德路旁,建於清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鄭家來台第一代清雅公,為廣東省饒平縣人,渡海來台後,定居於今之台北縣鶯歌鎮。其孫成珋公,於乾隆末年遷居至今之宜蘭縣,經營五金生意有成,富甲一方。後因閩粵械鬥,於道光十四年遷移至關西現址,開墾立業。

IMG_4292.JPG

 

IMG_4288.JPG

鄭氏的堂號為《縈陽堂》,不過關西鄭氏卻以「帶草衍派」自居,相傳鄭氏在中國大陸的怎祖先參加科舉考試時,祖宅四周的一種植物「書帶草」長得十分茂盛,放榜後果然高中後代子孫因此以「帶草衍派」傳世,也有別於其他鄭氏《縈陽堂》。

IMG_4293.JPG

傳統客家正堂帶左右橫屋的三合院,位向坐西北朝東南,祠堂外觀雖不華麗,卻雅緻有加,祠堂正立面材料使用主要為紅磚與石材,於興建時紅磚均特別過油處理,故磚色特別紅,是一大特色;正堂為五開間作硬山燕尾翹脊,左右橫屋為三開間,格局方正。

IMG_4294.JPG

 

放飯時間~吹冷氣囉!!!

傳說中的尢咕麵

為何叫尢咕麵呢?據說以前有位賣麵的ㄤ咕阿公很喜歡小孩子,每當小朋友來吃麵時,ㄤ咕阿公就會逗他說:「口ㄤ口古、口ㄤ口古」,小朋友覺得很好玩,也就有樣學樣跟著叫。因為當時沒有招牌,來吃麵的人不知道要怎麼稱呼麵店,所以就想到用口ㄤ口古來稱呼,當要吃麵時,都會說:「來去吃ㄤ咕的麵」,ㄤ咕麵就這樣誕生的。(官網資料)

IMG_4307.JPG

吃麵、吃板條都有喔!

IMG_4301.JPG

 

IMG_4298.JPG

 

芋頭丸餛飩湯

IMG_4300.JPG

滷大腸(推)、油雞(推)、黃金泡菜、海帶芽、甜芋頭

IMG_4297.JPG

 

關西東安橋(縣定古蹟)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昭和8),為聯絡關西街區與東安里之要道。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橋,由當地仕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交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歷經數十年使用仍完好,顯見其工程技術與品質之高超。

 

IMG_3405.jpg

 

東安橋主結構是用石頭的錐度張力疊砌起來的。完工後的東安橋,為一座五孔拱形石橋,造型十分優美,橋身亦非常堅固耐用,經過六十餘寒暑的人來車往,依然完好如昔。 

IMG_3409.jpg

 

IMG_3410.jpg

這是東安橋哥哥

IMG_3406.jpg

 

這是東安橋弟弟

IMG_3412.jpg

牛欄河兩岸的親水步道建設得非常好

IMG_3411.jpg

 

IMG_3413.jpg

 

八德埤塘生態公園-TINA廚房 下午茶

IMG_4320.JPG

 

IMG_4322.JPG

 

IMG_4325.JPG

桃園市埤塘源自桃園先民為發展農田水利而開鑿出之灌溉調節設施,桃園台地上星羅密佈之數千口埤塘,形成亟具特色的景觀,亦使桃園市素有「千塘之鄉」之美名。

IMG_4346.JPG

目前這裡是相當受歡迎的生態公園。

IMG_4343.JPG

 

IMG_4345.JPG

 

妖姬嘴碎:

此趟關西行有部分景點錯過,有些......已面目全非,無論如何~關西小鎮確實是個值得造訪之地,親自體驗客家鄉親的純樸與熱情吧!

 

IMG_430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妖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