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很久~終於有機會一親芳澤……
好幾次在媒體上觀看介紹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相關資訊,就很想造訪這個位在都會區中的小聚落,也從媒體隱約瞭解一些她的過去、她的失落及她的掙扎,自2010年由一個藝術創作愛好者所成立的團隊進駐此地後,除了對原本居住於此地的居民保留居住的權力外,還賦予此地新的生命,這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有許多默默耕耘數年的人為這個計畫努力、付出心血,才有現今在我們眼前的這般景致,也許還有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她的歷史背景,可上網至下列連結查詢相關資訊:
這次拜託了一位舊識安排這次參觀活動,最主要這位老朋友不但是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義工,她也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創作者,她有一系列關於客家文化的畫作(她是客家人)非常出眾,未來應該也會加入駐村藝術家的行列吧~這位未來的藝術家就是JuJu (Juju Draw )←部分作品展示。
走上一段坡道,首先進入眼前是一座傳統廟宇,此座寺廟供奉的是觀世音,大概是非假日的關係,所以人很少,除了我們一行六人,另外還有一對小情侶正在上香祈福,抬頭看到「寶藏巖」三個字,有種終於能揭開伊人面紗的感覺。導覽JuJu先為我們概略說明一下歷史沿革,接下來就進入藝術村入口,此地聚落除了藝術工作者以外,目前目前尚有二十戶的一般居民,所以為了顧及居民權益,嚴格控管入村人數,所以入村參觀的民眾必須在入口警衛處登記。
國際藝術村分成三個區塊:藝文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及微型聚落,藝文空間是提供藝術家展示創作品使用,藝術家工作室是以公開徵選各類型的創意工作者,提供進駐三至六個月之住宿及工作室,希冀進駐者能經過中長期在地的細緻觀察後執行駐村計畫,微型聚落則是因應聚落原本特殊的房屋紋理,提供工作室及辦公空間給各類型文化創意工作者及團體使用,藉此創造文化創意工作者群聚效應及交流平台。
到這裡參訪,要帶著與參觀一般美術館不同的心態,眼睛要放亮一點,因為處處都有著藝術創作者的巧思及意念,就連小角落那不起眼處,可能有個意想不到的風景,雖然地方小、房子老,卻規劃得很好,經過修繕、整理後那亂中有序的巷弄中,隱藏這許多驚奇等你發覺~
參觀注意事項:
*因為此地還居住著一般民眾,所以進入聚落參觀請保持安靜,注意指示牌,若已標明非參觀區,請千萬不要進入,以免打擾到居民日常生活。
*第一次參觀此地最好預約專人導覽,如果無法預約到專人導覽,在三角窗服務台(義工服務中心)也能租借到語音導覽,櫃臺也有許多參觀資料提供索取,民眾可充分利用。
*另外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朋友,若是手機有安裝QR code的外掛,現場許多創作品都有附有QR code掃瞄,可提供相關訊息查詢。
*駐村藝術家們的工作室並非完全對外開放,請尊重藝術家的創作空間,若門外已掛上勿擾或是休息的牌子,請不要在窗外探頭探腦的……這樣粉尷尬!
*如此美好又有創意的聚落,是很多人努力的結果,大家要好好珍惜!
三角窗服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