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種以為很遠….其實很近的感覺~
位於樹林區山佳的民和街是條位於大棟山區的道路,我想除了當地居民外,應該鮮少有人知道這條街,外來人也大多是登山客或是自行車隊,今天探訪這條路線主要是來拜訪兩棵老樹還有一部份採礦遺跡。說到這兩棵樹的年紀約末60~70年(上百年的老樹通常會於樹腰繫上紅布帶),在圖片中左邊是笳(ㄐㄧㄚ)苳樹,右邊則是樟樹。
看過那麼多神木的我並不認為這有啥了不起~不過在30、40年代,此地採礦業正興盛之時,這個地方可熱鬧了!看看這兩棵阿公(嫲)樹旁的土地公廟,廟前的廣場及康樂台,還有廟旁的涼亭可都是大有來頭喔!
土地公廟的建築形式應屬於客家風,最原始的客家式土地公一般都是以石頭或石碑作代表,一直到移居台灣後,受福建移民影響才有日後的金身形式作供奉。
看這金身後方的石碑應是早期的土地公。
因建築老舊難免損壞,但維修不易,乾脆在外搭起鐵皮棚架,暫且解決問題~
這涼亭,聽說上屆市長、上上屆鎮長及上上上屆……長官們都在此以各種名義晃蕩過,有人在桌上刻名,有人在柱上留字,我說在這荒郊野外的……誰又管誰阿!
古早的康樂台,想像以前演歌仔戲、辦活動時,廣場上必定熱鬧不已~
其實我想照的不是石碑,是旁邊的小鴨鴨….
小鴨鴨阿~小鴨鴨
接下來要到附近產業道路旁去尋找石器時代….阿!不是啦~是樹林區在採礦興盛時期所留下來的遺跡啦~我們沿著小小山路前進,首先看到的是當年礦工出礦坑後所使用的浴池,年久失修再加上不經意的人為破壞,其實不說還真看不出來那是瞎米碗糕??
這應該是燒材火的吧?!
路上還能發現鐵軌的痕跡….
這鐵軌當初是穿越大溝渠連結兩岸,目前僅剩小部分軌道。
礦坑通風機
這會是當年遺留下的煤礦渣嗎?(明森大哥最好沒唬弄我!)
經小木橋上去還有以往舊坑道遺跡,不過今天就到此為止吧!我只想盡快離開這聞起來很像是垃圾場的地方!
這個稱為山仔腳煤礦事務所的地方,現已蓋滿了民宅,原本一些還堪用的礦場建築也淪為居民的倉庫或雜物間,連鐵軌都能拿來當瓜棚架。
有沒有覺得這些石頭很眼熟呢?
這些石頭可都是當年鋪設鐵道時用的材料勒!
附近住家養的陌生狗狗~
隨地都能發現歷史遺跡
附近居民種植的石蓮花
居民見我們對石蓮花很有興趣,逐摘下葉子數片教導我們如何種植,讓我們好興奮阿!
山仔腳煤礦當年興建的輕便車道拱橋,礦場早期煤礦皆經由輕便車道運往山仔腳車站(山佳車站),拱橋以石材堆疊做橋橔,橋身以紅磚砌成圓拱狀,紅磚是採用TR磚,確切興建的年代難以考據,推測應該有70年以上,橋下的水塘現有居民在那裡放養鴨子,環境既髒且亂,我因為沒辦法下到水塘處,所以無法拍到拱橋全景。
既然已走到此,一行人就往樹林與鶯歌交界的福源山步道,一睹真正的百年榕樹,福源山步道橫跨新北市及桃園兩個行政區,因規劃良好,所以很多山友都慕名而來,除了沿路風光明媚外,位在鶯歌轄區內的百年榕樹更是不可錯過。
入口設有瞭望台供人遠眺市區風景
路旁讓人歇腳的區域
百年大榕樹,因為真的很大,所以很難照全景阿!!
一下午的走訪,天色漸暗,準備下山囉~
在下山的路上,剛好經過一棟頗有特色的老房子,雖說老,但是看得出來主人還是有在維護,整體看來算得上乾淨整齊。
早期使用灶爐的煙囪還保留著
木門應該也是原汁原味保留下來的,可惜門把拆囉~
大門外旁的香插座也很有特色。
早期的窗花及屋簷的形式都有其代表意義,只是許多資料都沒有保留得很完整,現在要查詢起來真的很難~照片中的窗花應是財富之意。
後記
*石灰坑--其由來係早在清嘉慶年間,當時曾有富商於此地製造石灰因而得名,日治時期行政區屬石灰坑庄。
*關於「茄」與「笳」的發音
茄,ㄑㄧㄝˊ(伽)植物名,一年生草本,又名蘇洛。
笳,ㄐㄧㄚ(加)古代胡人以蘆葉捲成的樂器。
台灣目前通行的語文很特別,有時讀音跟文字發音是不同的,讀音還分閩南語及漢語,台灣又是一個經過殖民時代的區域,很多名稱涉及譯音,早期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張冠李戴或有邊讀邊、沒邊念中間的事也屢見不鮮,念久了,錯的也會變成對的,本來不行的,到最後為〝順應民情〞也都行了!對於我這個吹毛求疵的中文狂熱份子來說,既使不能接受也無力回天,只能獨善其身唄~
舉例說明:茄萣鄉:中文照字面發音,閩南語叫ㄑㄧㄝˊ萣鄉……笳苳樹的笳字若是硬要寫成草字頭為何就不能叫ㄑㄧㄝˊ苳樹??(例子多到不勝枚舉,原諒大嬸靠腰~)
*每天灌注愛心的石蓮花發芽啦!(聽說同學種的已掛點….)看來明年夏季的啤酒趴可以加菜囉~
*生活中常遇到你當寶的東西,在別人眼中卻是垃圾,如果有一天你所珍惜的或是擁有的消失了,你會覺得遺憾嗎??這是人生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