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776

 有些地方會被忽略,有些歷史會被遺忘,而我們只能撿拾片段盡力拼湊……

 

 

 

 

 

 

 

 

 

 

 

 

樹林彭福國小裡有個用釀酒甕建造的小迷宮,說是迷宮,但是目的不在解迷,而是為樹林區曾有的風光留下些蛛絲馬跡。民國八十九年,公賣局為整體規畫將樹林酒廠結束營運,員工納編台北酒廠,酒廠則成貯存倉庫,民國九十三年為引入高科技產業,樹林酒廠土地被規畫成「大同工業區」,廠房設備拆除殆盡。聽說,當初酒廠大開倉門,讓附近居民進場拿取酒甕,有人甚至開貨車來載運,有部分酒甕就捐于彭福國小。

IMAG0795

對於一個不釀酒的酒廠來說,這酒甕就是廢物,砸了可惜,搬走費事,但對於樹林人來說,這個讓地方揚名的行業就要在此劃下句點,心中必定百感交集,因此經彭福國小各級師長討論研擬,決定於校園中建一座酒甕迷宮起名「四九」為「樹酒」諧音(樹林酒簡稱),希望能將那段輝煌歷史「世世」代代、「久久」長長流傳下去~

*關於樹林酒廠建築史 http://linchunsheng.blogspot.tw/2010/08/blog-post_29.html

*樹林酒廠廠史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jw!2BI3qheZFQHIYvPW3AZ8kHJQ/article?mid=856

樹林酒廠官網

迷宮區佔地不大,但是光看這些老酒甕就很值得了!

IMAG0777 

不同窯廠生產的酒甕,『紅露酒』章款的字體也不同,酒甕雖只是單純的儲酒用途,卻各具特色,紋路上就有橢圓形的大米粒、小米粒、圓形和尚紋、直條紋、龜形紋等多種,也有沒紋路的素甕。

IMAG0791 IMAG0790

每個酒甕上的印章隨著不同年代、製作窯廠,有了不同的印記。

IMAG0787 

像酒甕印記上常見「公」字印記,為日治時期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由謝阿盛、林添喜在公館成立「公館窯業組合」的代號,在民國40年改名公館陶業工廠。「公館窯業組合」,是完全由台灣本地人設立的第一家窯場。「公」字是公館窯生產,很多人看了這個印記,還以為是「公」賣局的記號呢!T字印記,是由邱鼎輝於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創立(苗栗窯業工廠)的代號。

泰字屬泰興窯生產。

IMAG0781 

廣福、福建則是同家窯廠不同年代的製品。

IMAG0792IMAG0782IMAG0780 

万、萬和順、和,也是同廠不同年代。

IMAG0785IMAG0789 

還有南、林、竹、成、銅、福興、明光3圖案等多達約20種不同印記,有些印記還會打上製造年代。

IMAG0794IMAG0793IMAG0779IMAG0784IMAG0783IMAG0788  

印記雖不同,但絕大部份屬苗栗一帶的窯廠製造,而除了紋路、印記不同,不同廠也有不同的釉色,有的釉色具流動性,呈現酒甕的動感與變化,釉彩變化與造型也決定酒甕的美感。

酒甕中年代最久遠的,當屬來自大陸的酒甕,大陸酒甕,是酒廠第一代酒甕,其餘酒甕來自苗栗,主要是苗栗的泥土,適合酒甕所需的質堅、細緻、不吸水等特性,1922年日本採菸酒專賣制後,酒甕統一採購,造就苗栗酒甕的崛起。


後邨圳紀念碑位於樹林市體育場斜對面,後村圳紀念碑是日治大正六年刻製,為樹林水圳開發源始,紀念碑立於大正6(1917),原址在「水源運動公園」內水汴頭附近,後來才移至現址。

IMAG0799IMAG0798

相關資料及歷史沿革請參考: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文化資產局網頁)

 **妖姬嘴碎~花了3~4小時上網查找,依然無法查詢到碑文完整內容,請各位先進若有相關資訊,請不吝分享,感激不盡!!

 

IMAG0801

後村水路設計者-劉彰之碑就位在後村圳紀念碑旁,劉彰確切身世已不可考,但據劉彰之碑上所記載,後村水路設計者推斷,有一說是清朝時留日學者之墓,劉彰為受日本委託,最早設計出後村圳灌溉設施的設計者。但也有說法認為劉彰為清朝時,整修劉厝圳(萬安圳)的劉和林;雖然對劉彰身世文史工作者有不同解讀,但對於公認劉彰為後村圳守護神的看法卻是一致。當日治時期新莊郡守水利組組長辛島勝一在昭和四年(民國十八年)豎起「劉彰之碑」後,當地彭福里(彭厝)居民不僅每日祭拜、農田水利會新莊工作站每年在春、秋祭時,也會準備牲禮、素果參拜。

 

 

 

 

 

 

IMAG0809IMAG0802IMAG0803  

 

民國六十六年間當地因彭福里民宅改建,居民向劉彰乞筊請示後,劉彰之碑遷至現址,居民還為劉彰之碑加蓋碑亭,感恩劉彰工程師的餘澤,兩邊柱上還寫著「設計水圳永長流,萬古流芳香不斷」。

IMAG0804IMAG0810 

 

 

 

 

關於後村圳 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簡述

後村圳,由彭福地區的「水源頭」取水,經樹林、新莊、三重至五股、蘆洲皆為其灌溉範圍。據民國五十九年統計,本圳幹線共長202742公尺,灌溉面積為2094.42傾。本為張厝圳、劉厝圳,及草埤三者合併而成之灌溉系統。張厝圳又名永安陂,劉厝圳又名萬安圳;皆開鑿於乾隆年間,同治十年的淡水廳志皆有記載。後村圳利用大漢溪水走勢,於易被沖蝕的山佳、彭厝一帶,以石籠築堤,長約五百公尺,當地居民也以「五百公尺」的名字稱之。溪水到了水源頭(今水源公園)處,也是以石籠築堤,將水引進後曀?圳。

後村圳設計精良,與大陸四川的督江堰相同,利用河川流勢,選定水源頭(今水源公園)築堤引水,水量豐沛,並有許多排水、沈沙等設計。後村圳在樹林區的路線:水源頭(有後村圳紀念埤)──水源街(加蓋)──博愛街(加蓋)──  ──浮洲橋頭(有整治埤和沈沙池)──十三公(有碓仔仔,協助居民舂米)──俊英街──新莊。

 

後記:

*後村圳的資料其實是落落長,我會找機會上傳至FB樹林文史工作坊供大家參考。

*雖然關於樹林的文章寫不多,但是目前為止,整理這篇資料讓我最沮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妖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