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P0326 對我來說,這裡是外婆家,阿娘的故鄉,記憶是片段的,但感情卻是深厚的~

 

 

 

 

 

 

 

 

對於苑裡外婆家的記憶僅停留在兒時,只記得每次跟媽媽搭火車或是公路局的金馬號到達苑裡後,下車第一件事一定是去車站附近的市場裡先吃一頓在地味,記得有紅醩飯、米粉湯及肉羹等。苑裡靠海、風大,所以記憶中每回到外婆家都會因受風寒而感冒,一直到稍微大一點約至國中後,這種情況才改善。這次因為在網路上得知關於苑裡老街的訊息,於是規劃了這趟簡單行程,帶咱們週一俱樂部的朋友到阿娘的故鄉走走~

0926-3   

苑裡鎮素有「苗栗穀倉」、「苗栗米倉」的美譽,位於苗栗縣西南隅,南鄰大安溪北岸與台中市大甲區相鄰,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鄰,北靠通霄鎮,西濱台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

IMGP0009

地名源自於平埔族道卡斯族苑裡社(宛里社,Wanrie)譯音而來,依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就番語語言譯為「里灣里」,在簡化番語之下,由「彎里」、「灣麗」,仍至古文獻所稱「宛里」、「苑裏」,與今日的「苑裡」均為同音異字,指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IMGP0167   

房裡老街

房裡原是平埔族原住民之道卡斯族居住之「拔里社」,大陸沿海居民的開墾最是於清朝雍正年間,有毛、游、李、陳、蔡、郭等六姓福建省泉州居民來到貓盂(今中正里)開墾,後來因為受到泉州、漳州兩地墾民械鬥的影響,泉州人遷移到房裡,並於咸豐五年建築土石城堡,以保衛居民的安全。

IMGP0019 

出苑裡火車站,沿中山路往南走,過東門橋就進入房裡莊了。(雧:ㄐ一ˊ音同「集」,意為群鳥集於木上也)妖姬嘴碎:一定要取這樣艱澀的字嗎??查死我了!!!

IMGP0008 

看到順天宮的牌樓表示老街不遠了,請注意右手邊指標喔!

IMGP0015

東門遺址,四座城門僅剩這一座,珍貴異常~

IMGP0016 

藺編龍柱(看了半天….實在不知道這是幹嘛用的??)

IMGP0028 

IMGP0027

老街區到囉~

IMGP0020 

IMGP0021

此地商業活動不多,所以隨處可見未經修建的老房子,而且保留傳統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建築形式。

IMGP0022 

較為西式的透天厝前廊都有著特別的圓柱,當地居民對圓柱似乎特別喜愛~

IMGP0025 

順天宮(歷史建築)

順天宮主祀媽祖,興建於清朝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年),由於位在房裡城內,因此習稱「城內媽祖」,而位在苑裡國小旁的慈和宮,則稱城外媽祖。

IMGP0034 

順天宮是縱貫鐵路海線沿線最古老的一座廟宇,傳說中,順天宮媽祖神像的安奉有一個典故:很早以前順天宮原不是媽祖廟,只是一間小廟宇,裡面無任 何神像,某日有一大陸渡海來臺的人士,請來媽祖神像想要安奉於其他地方,路過順天宮時,媽祖見裡面並無神像,示意要住進順天宮,因此順天宮就成了媽祖廟。

IMGP0032 

順天宮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歷史,依然保有當初的規模,除了正殿前的牌樓是後來加蓋之外,正殿和偏廂都還是原來的面貌,順天宮正面,無論門檻或是窗櫺,都是以福州杉建造而成,門檻前的石階是用觀音石砌成的,少了一般廟宇雕樑畫棟的身段,順又宮展現了樸實的風貌。

 IMGP0037  

觀音石的石階。

IMGP0047 

順天宮的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左右兩側分別供奉註生娘娘及城隍爺兩位神明,左側殿供奉玄天上帝,左側廂房則供奉五斗星君,右側殿供奉神農大帝。

IMGP0040 

關於玄天上帝神像的供奉,也有一個典故:傳說玄天大帝神像,原供奉於苗栗縣竹南鎮的一座廟宇,有一年,順天宮舉行「平安建醮」,信徒邀請沿海各 地廟宇之神明前來共襄盛舉,等到醮事辦完,分送各路神祉回原寺廟時,唯有玄天上帝安座不動,執意不肯回去,信徒於是就將祂安奉在順天宮。

IMGP0035 

請注意看看這堵牆….應該可以說刀槍不入吧?!

IMGP0043

IMGP0042 

廟方工作人員熱情解說~

IMGP0045 

四季籤,啊~雖然拍得很模糊。

IMGP0048 

好大….的時鐘,忍不住拍下來~

IMGP0036 

順天宮前的老榕樹,據說也有二百年歷史,今年五月間發現老樹感染「褐根病」,因此在老樹周邊設置養根桶,培育新根,現已長出新根了。

IMGP0030 

 

義渡碑

向晚紛紛喚渡頻,蓬溪恍惚甲溪濱。

心忙漫說尋泥馬,望杳須妨露石鱗。

萬縷炊煙迷古道,一篙流水暗荒煙。

萬年解劍人何在?脫卻風波月滿輪。

這是清朝詩人蔡相先生在他所寫的「苑裡八景詩」中,從其中可見當年蓬溪(也就是現在的房裡溪)船渡的不便及渡船人的心情。『蓬溪,即房裡溪也;水奔如箭,石利於刀。前政府例於春、夏間設義渡船以濟行人;然一遇雨,即停渡數日。該溪為南北往來之衝,非藉舟力,人孰能從而飛渡者!每於傍晚時夕陽掛樹,舟子卬須。』所謂「義渡」是指地方初闢時,以小舟或竹筏運行客過河川的交通設施。早年交通尚未發達,這項設施,方便商旅往來,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

IMAG3487   

「義渡」分官渡與民渡兩種,官渡是由地方行政長官出面設立,民渡則是由地方士紳出資設立,且不收渡費。未設義渡的河川,每逢洪水時期,多由地方 士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經常藉故勒索高額渡費,行旅如不照給,甚至暴力剝奪,民間深以為苦。當時擔任淡水廳同知(管轄區為臺灣省大甲溪以北地區)婁雲為革除這些積弊,出面邀請地方士紳捐助義渡基金,在他的轄區內,一口氣設了六處義渡,以所募經費購置義田將每年出租的利,息作為維持義渡的費用。

IMAG3483   

「義渡碑」現放置於房裡里順天宮前大榕樹下,碑文仍十分完整清楚,在碑石當中刻有「房裡溪官義渡」字樣,其上刻有「淡水分府婁示」等證明為官府 文書之字樣;右款的文字是「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究辦。」左款的文字是「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 雲建立」。「義渡碑」在設置之初,原立於房裡溪岸,因恐被洪水沖毀,移置於房裡順天宮前。

0926-9   

蔡泉盛號(縣定古蹟)

蔡家古厝位於房裡里16鄰40號,約在順天宮右後方的房裡街道旁。根據「臺灣建築史」這本書的記載,蔡家古厝興建於清朝光緒23年(西元1897年),距今大約有一百年的歷史,為該家族經營蓆帽之代表商號。今現存蔡家古厝則創建於西元1926,為二進一院的四合院建築,結合住家及商店之用,成為非街屋式住商混合的特殊傳統建築案例。主要構造為紅磚建築,正廳檐廊上之圓磚柱,為弧形紅磚疊砌而成,極為少見特殊,這些磚頭大多是福建名窯所燒製而成,此外古厝的木材也是來自福州,屋身的斗磚雕刻、彩繪、堆花等裝飾,亦為精美且保存良好,為清代台灣富紳住屋,以及日本時代手工藝產業興起後的鄉紳住家的代表作,是目前房裡地區碩果僅存的最古老住宅。

IMGP0049

 

IMGP0053

 

 

IMGP0052  

庭內土埆牆,高低有序,底部為石塊、水泥基礎,左右牆身留氣窗,兼具空氣流通及建築美觀的作用。氣窗朝外部分,以紅磚圍框,裡面裝上鏤空的綠色釉面琉璃窗裝飾;朝內部分,則以磚塊砌成中空精美圖案,土牆上鋪蓋磚瓦屋頂,保護牆身不受雨淋沖刷。

IMGP0057  

0926-11 

古厝由正廳、門廳與兩側廂房所組成,中間的天井用院牆隔出內外埕,而廂房也以此牆為界分為內外廂房,內廂房為主人、內眷住所,且於內院左廂房正門上有「積善家」三字,內院右廂房正門上則有「芝蘭室」三字,至於外廂房則是長工、親友訪客住所或倉庫。

IMGP0059 

正廳大門上書有「濟陽世澤」四字,正廳前步口下 4 根圓磚柱,包括 2 支圓柱、2 支壁柱,在中心柱外覆砂漿,再用「交丁砌」工法緊密黏貼,磚色有青、紅兩色相間,式樣特別,經過一甲子,仍保持完整風貌。

0926-12

圓柱柱頂是石雕圓形基座,美觀又兼具支撐與穩固作用,福州杉斗拱從柱礎、柱珠、柱身、接環篩斗,斗拱結構雕樑畫棟,展現中國傳統木造結構獨特美感。

IMGP0083

正廳堂是古厝精華、也是研究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重點,正廳屋身高聳於前,顯示正廳在整棟建築中崇高的地位,正廳屋頂轉廂房至門屋,層層而下的建築觀念,與中國傳統倫理息息相關,屋脊鏤空圓形錢幣狀,美觀兼防風,還有祈求財源滾滾的象徵。

IMGP0132  

IMGP0143   

正廳堂內供奉蔡氏祖先,大片檜木雕花,更顯氣派非凡~

0926-13 

正廳四面牆身用斗磚裝飾,磚面漆成暗紅色,磚面接縫與蝙蝠圖案彩繪白漆,華貴不失秀麗,地板六角磚形狀類似蜂巢,線條排列,形成「人」、「丁」字型與龜殼圖案,暗喻人丁旺盛、長壽。

IMGP0073 

IMGP0075

正廳門楣題「陽世澤」字,意指蔡宅正家源流。正廳兩側設二門分別通往左右兩室,兩側牆面的蝙蝠圖案意含「天官賜蝠」;門楣上分別以水泥雕塑彩繪之「飲和」、「飽和」等字樣,顯示出屋主在當時的德高望重。

IMGP0076

IMGP0074   

精緻的簍空氣窗

IMGP0062 

0926-14

正廳兩側左右兩扇門板上均以彩繪油漆門聯,左聯「濟物無私」、右聯「陽春有腳」呈方形,意味子孫做人方方正正,清朝只有五品官以上才得上彩,表示蔡家有五品官以上的祖先。

IMGP0067

正廳外的葫蘆形香插

IMGP0064  

目前蔡家古厝尚有蔡家後代居住,男、女主人都非常熱情,男主人一路帶我們參觀、講解歷史淵源及建築特色,因為我們是非假日到訪,而且才五個人,男主人就帶我們參觀他們目前居住的左廂房,也就是「積善家」(一般是不開放參觀的)。而右廂房的「芝蘭室」目前無人居住,左右廂房的格局是一模一樣的。

IMGP0133

IMGP0103 

上百年的老家具,現在還在使用中~

IMGP0096 

IMGP0089

廂房間的走廊

IMGP0099 

老房子裡也會發現新巧思

IMGP0092 

閣樓可當儲藏空間,早期也是工人或是家中下人的休息空間。

IMGP0120  

IMGP0087 

廂房通後院有兩道一方一圓的門,象徵為人處事要外圓內方。

IMGP0113 

是一間大有來頭的廁所,當初於日據時代,蔡家人因與日本政商人士素有往來,所以特別按日方要求建了這間廁所,以方便招待日籍客人。

廁所背面

IMGP0119 

廁所側面(只能照到這裡囉~)

IMGP0118 

兩隻盡責的狗狗,一直詢問著:來者何人也??

IMGP0117 

蔡家早期是從事藺草生意,雖然後轉為榨油業,但家族後代還是收藏了許多古董級的藺草編織品,照片中的藺草編織品具主人說,至少都有75年以上歷史囉!而且編織手法極為精巧,是一般市面難得見到的精品。

IMGP0126

 

 

IMGP0127

 

IMGP0128

IMGP0129

傳說中的貓洞

IMGP0131 

IMGP0130

門廳擺著自家製作的檸檬乾、芒果乾及甜梅,另外冰箱裡還有南瓜及芒果口味的冰淇淋,全都是出自女主人之手,這個區塊算是個小小販賣部,總是笑臉迎人的女主人一一請我們試吃,還說這可都是天然日曬吹海風的滋味喔!!

IMGP0055

 

IMGP0140  

IMGP0123   

除了固定於週末例假日對外開放以外,其它時間也可先以電話聯絡安排參觀。

 

IMGP0155

 

IMGP0157 

後巷土埆厝

IMGP0183

房裡老街還有不少土角厝唷!這個用稻糠跟一些泥土和清水做出來的,是當地的特別的地方。當地的土地材質特殊,具有黏性,所以不需用糯米水這種成分。像是安平的老房子,就會用當地的蚵殼跟糯米水、泥土去拌。

IMGP0206

 

IMGP0171

 

 

IMGP0204  

屋頂用蘆葦是貧窮的象徵。

IMGP0181 

路邊看見瓦片堆,不知是用剩的?還是拆下來的?

IMGP0178  

彭城堂,此為劉氏家族的堂號。

IMGP0174 

穎川為陳氏家族堂號,這幢宅第看來已整修過,但好像無人居住了。

IMGP0163 

別緻的門牌雕花,這在早期大戶人家建築中是很常見的。

IMGP0165 

人去樓空

IMGP0212 

IMGP0208 

 

沿著稻田鐵道散步回火車站附近覓食,自問:有多久沒有身在這種景緻中?

IMGP0218

IMGP0220

午餐時間

聞香下馬 苗栗縣苑裡鎮天下路98號 (全台唯一鯊魚料理專門店)
電話:(037)864-662、0932-665574
營業時間:週六~日AM10:00~PM08:00;              週二~五AM11:00~PM03:00 (週一公休)

IMGP0224  

這家在苑裡開了三十多年,老闆酷酷滴,想要品嚐,請務必先訂位!尤其是那招牌悶土雞湯鍋,沒吃會後悔,沒訂吃不到喔!

IMAG3505 

除了招牌悶土雞湯,還有許多招牌菜,不過現場點菜前,老闆會詢問你是否來過?如果是第一次來,就要乖乖聽老闆介紹一遍才能點菜喔,不但能瞭解餐廳的招牌菜,這也是讓你避免錯過好滋味的方法,所以要耐心聽完嘿~

IMAG3503 

醬煮三天的香魚,魚頭魚骨都能下肚,滋味只能用感動來形容啦!

0926-10 

IMAG3502 

福菜丸子,湯汁很下飯喔!

IMAG3491 

水煮筍,清脆爽口,嫩嫩~

IMAG3493   

豬蹄筋

IMAG3494 

鯊魚餅,雖說是一道配菜,不過我認為可以當零食來吃,很特別!

IMAG3497 

絲瓜油條,現點現做,軟嫩絲瓜配著酥脆油條入口,一絕阿!

IMAG3498 

重頭戲來了!招牌悶土雞湯,這可是一整隻全雞喔!上桌時還滾著呢!老闆說這道湯得分兩階段食用,第一階段可將湯上的雞油撈起伴著飯吃,雞肉也可以配著吃。第二階段將剩下的半鍋湯及肉,加上高麗菜及秀珍菇再加熱一次,湯頭更為鮮美~

IMAG3495 

IMAG3499

僅剩雞架子的鍋….真的很好吃~

IMAG3501 

店內環境

IMAG3492 

 

苑裡老街(天下路)

早期天下路西面,為張氏家族、鄭氏家族及陳氏家族等三大家族所定居的聚落。當時,北從通霄路經苑裡唯一的要道,就是從慈和宮前順著天下路至農會前轉向為公路,再一路通往山腳,經舊社、社苓口一路至日南再到大甲,這是最早的南北交通要道。

IMGP0242

日據時,輕便車道即沿此路線作為人員貨物的運輸要道,當局政府為了於天下路西側闢建縱貫鐵路及台一線,乃以行政命令收購張氏家族、鄭氏家族、及陳氏家族等房地,大量拆毀傳統建築房舍做為道路用地,唯一悻免的是天下路聚落仍然能夠走過時代的洪流保留至今,實在難能可貴。

IMGP0238 

天下路是苑裡人最重要的歷史古蹟,它見證了林爽文之亂,也見證了咸豐3年(西元1853年)泉、漳械鬥之悲痛慘劇。天下路的古建築有清代三合院、四合院的建築,有日據時代巴洛克建築;昔日商業興盛的軌跡從天下路歷史建築中仍可窺見一二。老街歷經215年歷史的聚落,這是屬於台灣人民的歷史。(妖姬禁不住又想嘴碎:閩南人真的很愛打!為了自身利益,一路打到死~)

IMGP0232 

街屋

這條路上有許多房齡超過七、八十年的建築,雖然各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整修,但依然看得出年代久遠,苑裡老街不比三峽、鶯歌、大溪等地的老街,經過整體規劃修建,商業氣息濃厚,這裡是貨真價實的老街,有的是逸靜與樸實的氛圍。

IMGP0239

IMGP0250 

這是一家老中藥行,還在營業喔!

IMGP0233 

IMGP0230

亭仔腳

IMGP0241   

IMGP0236 

振發帽蓆有限公司
地址:苑裡鎮天下路159號 電話:(037)861026,861289

隔壁小巷即是番仔路

IMGP0237 

早年苑裡交通不方便,苑裡的產品皆由大甲輸出,所以苑裡生產地帽席製品才會冠上「大甲」的名號。 藺草工藝品原是早年平埔族婦女,採擷大甲溪溼地上的野生三角藺草莖,曬乾後編織床席使用,經漢人推廣後,竟成為當地的特產。後來在日治時代,經官方大力地推廣此席帽編織技法,並鼓勵民間種植藺草,使苑裡天下路成為帽蓆手工業的重鎮,聽說全盛時期有多達百家以上的店面。

IMGP0243

IMGP0245 

走過興衰,老店依然守在這塊園地。那天,因是非假日探訪,店內只有老老闆一人,其實,我們並沒有要購買任何商品,只是想來此朝聖~老闆依然為我們介紹了店內的產品,目前市面上真正以藺草編織成的產品少之又少,而且價格昂貴,一件標準雙人床用草席要八千起跳,單人用也要三~四千元,問的人多,買的人少,所以店內目前也從大陸進口一些較便宜的商品,編織材料以稻草或其它植物纖維代替。

IMGP0249

IMGP0248 

番仔路

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巷道,但是網路上相關資料卻少得可憐~這條巷道就位在振發帽蓆有限公司的旁邊,不久前還成為道路拓寬案的爭議主角,還好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

0926-15  

整條路剛好可以觀察一整排長街屋,街屋前方是店面(靠天下路),後方應該是類似工廠或倉庫的工作區,置於二樓應該是住家。相同形式的長街屋也見於鹿港與新莊老街,這些地方在發展初期,皆為貿易興盛的港岸,加上商業店面寸土寸金,所以發展出這類型的街屋,店面不寬但屋長卻驚人~

IMGP0303

IMGP0306 

振發帽蓆有限公司的長屋雖然看得出明顯整修痕跡,但大致保持的還算完好。

IMGP0309

IMGP0308 

巷道另一側的土埆厝已經成為廢墟了。

IMGP0305 

IMGP0311 

小黑~你麥擱吠啦!!

IMGP0314   

慈和宮 中山路305

IMGP0255

慈和宮座落於苑裡鎮市區北緣,毗連苑裡國小,面對南北縱貫公路,距苑裡車站約二百公尺。宮貌建築輝煌,氣象興隆,雕龍繪鳳,古色古香。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

 IMGP0271

慈和宮建廟自康熙五十五年迄今已有二百六十七年(另有一說:乾隆三十七年建廟)。宮中古物頗多,如無上媽祖神像、神案等,此外尚有乾隆三十六年石形古香爐,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古匾「海國標靈」,光緒十年褒封苑裡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而殿內神像前之古案則為乾隆三十六年古物,皆頗 具歷史價值。

IMGP0266

 

IMGP0267

 

IMGP0274

IMGP0273

IMGP0270 

IMGP0275

慈和宮外觀為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重建時的樣貌,正面三川殿為閩南式歇山重簷廟宇建築,平面為正門、左右偏門、左右迴廊,共五開間,兩旁再設有鐘鼓樓。

IMGP0256 

IMGP0263

民國七十八年,慈和宮又在正殿後方另建凌霄寶殿,殿分三層和地下室,殿內奉祀玉皇、註生、長生、文昌、三官、玄天諸神,殿前還建有九龍噴泉許願池,池中養有錦鯉,身處此地,就算炎夏也會感到一股清涼。

IMGP0284

 

IMGP0290

IMGP0299 

 

點心兼伴手禮選購時間

豐仁冰、紅豆餅天下路95號

老闆說:豐仁冰其實就是水果冰沙加上冰淇淋或是剉冰加上冰淇淋啦!

IMGP0223 

第一次吃,好新奇阿!

IMAG3508  

因為我堅持要吃一下~所以大夥也跟著嚐鮮囉!

0926-16 

吃完了冰,就從對面小巷到進入市場囉~

IMGP0317 

鄭家魚丸天下路80(苑裡市場內)    電話:037-861523

民國42年,苑裡沿海漁民用竹筏捕獲「沙條仔」(小鯊魚)的數量多達幾百噸,因當時的外銷量不大且缺乏冷凍設備,只好做成魚丸,自產自銷。因風味獨特,所以名聲不逕而走,「苑裡魚丸」逐成為苑裡的特產。

0926-17 

市場一角

IMGP0320

IMGP0321 

IMAG3528

小橘!別走阿~

IMGP0323 

苑芳齋花生粩 天下路135號(中秋過後至隔年清明)

IMGP0231

早年即已落腳於苑裡最熱鬧老街(天下路)上的「苑芳齋花生粩」,超過百年時間,傳承四代。早期從曾祖經營糕餅、糖果、冰棒等餅行開始,就有了獨家 花生粩的製作,其後第二代阿公雖又開了佛具店,始終沒有放棄繼續生產古早味花生粩。傳至現在第四代林先生,經由父親教導下,完全掌握家傳獨門功夫,包括關係口感脆度的油炸過程,加上原料粿仔乾,麥芽糖、花生粉的品質堅持,看似簡單的花生粩,百年來,一直是苑裡當地人最愛的傳統零嘴!由於生產製作需在天氣轉涼始可開始,所以在這個夏末秋初的日子(中秋過後),我們上門碰運氣…..結果,還是差了一點~老闆娘說晚一天來就有得吃了!殘念~

IMGP0234

IMGP0235 

垂坤肉鬆專門店大同路88 電話 : 037-867840《營業時間》AM7:30 PM10:00(全年無休)

位於苑裡熱鬧的市場內的垂坤肉鬆,自1984年成立,經營時間超過二十多年,但依舊保存古法手工烘焙技術,受到各地民眾喜愛。

IMGP0322 

看看店外放的購物籃,可不是一般的菜籃,是洗衣籃阿!!我真的看到有人買了滿滿一籃阿~店家心機好重阿!

0926-18 

店內服務人員超親切的,而且一直主動拿試吃品給你,店內幾乎所有商品都能試吃喔~

0926-19 

來到苑裡,沒到垂坤走一遭、買一下,你可能會被親朋好友吐口水喔……

IMAG3510  

妖姬推薦:檸檬肉乾(風味獨特,必買),香腸(是傳統古早味與目前市面上賣的香腸不太一樣,瘦肉較多,調味很簡單。雖然妖姬比較喜歡肥肉多一些的,但是妖姬媽說:在地人都會買這家的香腸。所以妖姬就買來嚐嚐囉~)

IMAG3529 

苑裡傳統豆花(嵐田豆花) 為公路上,茂炎肉圓隔壁幾間。

IMAG3512

純手工豆花,三十多年的老店,目前由一對年輕夫妻經營,應該是從上一代接手下來的吧?!而且他們家的冰是糖水冰凍後再剉成冰沙的,所以不會像外面有冰塊不合格的問題。

IMAG3513

吃豆花,當然一定要吃經典的花生豆花囉~(25/碗)

IMAG3514 

雖然肚子很脹,但是我慶幸自己有吃這一碗,因為真的很好吃,手工豆花配上低甜度糖水,吃完一點都不膩~

IMAG3515 

茂焱肉圓 為公路 農會斜對面

IMAG3518

IMAG3516  

金光肉圓為公路65(苑裡農會對面

IMAG3519 

這兩家肉圓據說是兄弟各自經營,口味也略有不同,我之前吃過金光肉圓,但是茂焱的沒吃過,這一路吃下來,肚子實在沒有空間了!所以只好放棄~不過同行的友人有買回家吃,不知她認為如何勒?

IMAG3522 

明發餅行 為公路60(苑裡火車站前)

這家算是苑裡最老的漢餅店,妖姬對傳統漢餅不是很有興趣,所以沒進去….。其實苑裡有許多漢餅店評價都不錯,喜歡傳統點心漢餅的人,來到苑裡一定要試試喔!

IMGP0325 

今天這趟阿娘ㄟ故鄉之旅算是圓滿,看看時間還有餘,一行人逐在大街上閒晃,看到目前台北正夯的手搖飲料店「清玉」,聽說北部買一杯最少要等40分鐘以上,而且價錢還比中南部要貴5元,看著那冷清的店門,我們決定買一杯來嚐鮮(因為我們沒人喝過),妖姬平常是不喝飲料的,今天就為傳說中的黃金比例「翡翠檸檬」破個例唄~

IMAG3523

其實我用自己的水壺裝了半杯(約250cc)再加上水壺裡原就有半壺白開水,這樣喝起來我就覺得差不多了,很難想像原汁原味不會太甜嗎??敬告各位女生們,手搖飲品還是少喝為妙啦!

0926-4 

街景

IMGP0324   

苗栗客運,車頭前的翅膀標誌感覺好官方喔~(有人懂吧?!)

IMAG3526 

太陽即將下山,希望下次有機會再次將這美麗純樸的地方介紹給有興趣的朋友!

IMGP0331 

後記:

日治時代的苑裡堡,東以火炎山以北一脈山崗直至白沙墩山為界,西以台灣海峽為界,南以下五里牌(今屬台中市大甲區)合流的大安溪為界,北則以白沙墩庄(今屬通霄鎮白沙屯)北之小溪為界,疆域比現在的苑裡鎮大得多,而在苑裡志裡則有提到苑裡八景,今將苑裡八景介紹如下:

第一景:沙墩觀漁(今通霄鎮白沙屯海邊)

白沙墩有石滬,潮漲則魚隨潮入滬,汐則潮去魚留,任人抓取,村人皆業漁,每當風恬浪靜、海平於蓆,山光水影互相掩映,數十葉魚舟來往如織,為獵漁之一巨觀。

第二景:高寮望海(今通霄鎮新城秋茂園處)

在白沙墩南五里,與海相去只數十武(半布為一武)。前人為守海防,建高寮於此以望外洋,萬頃青蒼,胥收眼底。

第三景:虎嶼聽濤(今通霄鎮虎頭山)

通霄鎮虎頭山,高二、三十丈,山形圓如虎頭,故名。因近海,登其巔者聞怒濤如雷吼。

第四景:蓬溪晚渡(今苑裡鎮房裡溪)

蓬溪即房裡溪,水奔如箭,石利於刀;該溪為南北往來之衝,非藉舟力,人不能從上飛渡!傍晚夕陽掛樹,舟子往來繁忙。

第五景:苑港停舟(今苑裡鎮苑港觀光漁港)

苑裡港因天然地理環境好,港內寬且深,無任何障礙;故很多商船停泊於此港,桅檣林立,舟人蟻附,形成另一特殊景觀。

第六景:火燄夕照(今苑裡鎮南勢里火炎山)

苑裡諸山,惟火燄山最高;上有數百年古柏樹,多為人跡不能到。俗傳巖腰有猿洞,削石為峰,長短不齊;土赤色,作火燄形。巔際生雲則雨,晴明時,夕陽回照,則作五彩色。山形變幻,面面玲瓏,時作萬千形狀。

第七景:滴水流甘

滴水,又名猴撒尿,於火炎山出西一里之大坑口,懸崖峭壁間突出一股甘泉,時如瀑布,甘洌且清,極旱不竭,可灌溉數百畝田。山下之草,青蒼倍於他處。

第八景:田寮早穫(今苑裡鎮福田里)

田寮庄(今苑裡鎮福田里)四面沃田,住民多殷富,收成比他處尤早,每到禾稼登場時稻鼓聲喧,遠近互答,實乃農民豐收之寫照!

以上苑裡八景,如今地名仍在,然環境己變遷,除了火炎山地近的滑動依然如故,田寮的農穫仍然豐收,似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美景,徒留後人懷念。

IMGP03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妖姬 的頭像
    妖姬

    妖姬物語

    妖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